叠金元宝作文
叠金元宝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手工艺,通常在清明节、中元节等祭祀节日时,人们会折叠金银元宝来烧给逝去的亲人,以示怀念和祝福。以下是一些关于叠金元宝的作文:
《折元宝》
今天,我看妈妈正在折元宝,妈妈折出来的元宝金灿灿的,一个一个煞是好看。我问妈妈:“为什么要折这么多的元宝?”妈妈说:“清明节快到了,这些都是给太爷爷奶奶上坟时烧的纸钱。” 听了这话,我也嚷着要折。于是我就认真的学折了起来。我拿好一张长方形纸,长边对折,再把两边折成两个三角形,反过来横着对折,再把露出的两个尖角往三角形边内一塞,尖角面朝上,两食指伸进窝内往两边一拱,一个金灿灿的元宝就折出来了。我觉得非常有趣。就这样,折了一个多小时,我们折了满满一红塑料袋子,我感觉眼睛开始发花,颈背不酸疼,手指也有点发麻,手腕非常非常的累。我不想折了,好累呀。我问妈妈:“上坟折这些纸钱干什么?”妈妈说:“这是祖祖辈辈留下的一种传统。传说烧得纸钱越多,就会保佑家人平平安安。”我说:“这不是迷信吗?”妈妈说:“这不算迷信,这是活着的人对已故亲人的.一种怀念,我们给他们烧了纸钱,他们在阴间生活的好,我们活着的人也感到安慰,也就安心了。所以我们活着的人在亲人们活着的时候要相互关心,相互照顾,好好孝顺长辈,这样在长辈们过世后就没有什么遗憾了。”我听了妈妈的话,忙点头称是的,我也觉的活着的时候好好孝顺父母,比去世后烧纸钱要有意义。
《我和奶奶叠元宝》
今天晚上吃过晚饭,我看到奶奶在叠元宝,我就问:“奶奶,这元宝是怎么叠的?”奶奶说:“很简单,我教你吧。”于是奶奶就开始教我,我看着奶奶叠了一遍,还是不会,奶奶又教了我一遍,我终于学会了。我看到袋子里装好了许多奶奶叠好的元宝,有金*的,有银*的,有大的,有小的,我还发现了一张最小的金*的纸,我就对奶奶说:“我来叠这个最小的。”奶奶说:“好的”我一会就叠好了,并且叠的比奶奶还要快,爷爷也在一边学着叠,可是他怎么都学不会,呵呵,爷爷连我还不如呢。
《我给姥姥折元宝》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姥姥离开我们已快到一周年了。母亲早早地就为姥姥的周年祭日做起了准备,她买来了金银纸,开始利用业余时间折叠起了元宝。母亲说,这次一定要给姥姥多折些元宝,姥姥在世的时候辛苦了一辈子,省吃俭用地只为我们这些儿孙们着想,把苦日子都留给了自己。希望她到了另一个世界能过得富裕点,让自己多享享清福! 泪,又一次从我的眼中滑落,思念,再一次潮水般袭上了心头!姥姥啊,我亲爱的姥姥,您知道我在想您吗?为什么这个世上要有生死离别?为什么人总是要承受亲人故去的心痛? “妈,让我也给姥姥折几个元宝吧!”我向母亲提出。然后我就取过一片金纸,用双脚细心地折了起来!看着一个小小的“元宝”在我的脚下渐渐地成形,我在心中默默地对姥姥说道:“姥姥,这是我第二次折元宝了,而且第一次折元宝时,还是您教我的呢!您记得吗?” 我第一次折元宝是给太奶奶(姥爷的母亲)的,当时我只有七八岁的年纪。我的姥姥是个孝顺的儿媳妇,自从太奶奶去世后,每到清明或是鬼节这样该祭奠亡灵的日子时,姥姥总是要折上一些“纸钱”和元宝,之后去烧给太奶奶。 我从小就有好奇心,要强的心理驱使我什么都想要尝试去做,就算我的双手不听使唤,但用脚我也要把一些别人能做的事情一样给做出来! 看见姥姥在折元宝,我嚷嚷着也要折。姥姥笑着把一张裁好的纸递到我脚上,说:“好,姥姥教你折。”然后姥姥我折一下,我就用脚也折一下。
这些作文通过不同的故事和情感,展现了叠金元宝这一传统习俗在人们心中的重要地位和情感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