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测绘发展史特点

中国近代测绘发展史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技术转变

模拟测绘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前,模拟测绘占据主导地位,主要采用简单的生产工具和手工制作,产品以纸质为主。这一阶段的特点是生产工具笨重、作业方法陈旧、劳动强度大、成果形式单一。

数字测绘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随着3S技术(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测绘学科从模拟测绘转变为数字测绘。数字测绘能够将数据以可靠、易于储存和管理的方式进行处理和存储,方便后续使用和应用。

自主研发

在数字测绘的基础上,我国自主研发了多项技术,如卫星测绘技术,包括“月球探测一号”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这些技术在地球观测、测量和制图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显著提高了我国测绘技术的水平。

应用领域扩展

随着技术的发展,各种维度的数据可以被整合到一个系统中,使得空间数据与各种信息之间建立了链接。这种整合性工具可以用于大规模的城市规划、环境监测、土地利用和自然资源管理等领域。

教育和人才培养

清末洋务运动中,清政府派遣留学生赴欧美学习,并在京师设立测量学校,培养测绘人才,从而开启了近代测绘的历程。这些措施为近代测绘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人才基础。

军事与民用结合

近代测绘技术的应用不仅限于军事,还广泛应用于民用领域。例如,在民国时期的军事测绘基础上,测绘管理及业务机构逐渐转向民用,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近年来,国家测绘科技发展基金会的资助项目,如近现代地形图编绘研究、数字化处理与产品开发等,表明国家对测绘技术发展的重视和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