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在极地考察的应用
测绘在极地考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指导冰芯获取:
在南极科考过程中,测绘工作者负责指导冰芯的获取工作,为天文研究提供基本数据。
地形地貌测绘:
通过航测和数字高程模型等手段,测绘出南极的地形地貌,包括岩面地形、冰面地形、裸岩分布、考察站以及南大洋海底地形等,为极地冰川学、地质学、环境监测等多学科考察提供基础空间数据平台。
建立测绘基准:
自我国首次南极考察开始,测绘人员建立了我国东西南极测绘基准,并测绘出覆盖20多万平方公里的南极地图,构建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信息化极地测绘技术体系。
应用现代大地测量理论和空间技术:
研究现代大地测量理论和空间技术在南极地球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进行冰貌、海岸线变化、冰海气物质平衡等方面的观测,以及在极区极端自然环境中不同地理环境成图方法的研究。
永久性测绘标志的布设:
在中国南极中山站、长城站和格罗夫山等地区布设了大量永久性测绘标志,命名了许多地名,增强了中国对国际南极事务的影响。
支持科学考察决策:
极地基础测绘与科学考察研究不仅是我国极地考察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我国极地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为科考决策部门及其他学科提供可进行分析、管理、计划、决策以及技术支持的基础应用平台。
国际合作与数据共享:
通过测绘工作,提高了我国在南极测绘的国际交流合作和数据资料共享的地位和能力。
综上所述,测绘在极地考察中的应用是多方面的,不仅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还支持了科考决策和国际合作,是我国极地考察事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