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餐饮食品安全
小餐饮食品安全是公众健康的重要保障,以下是一些关于小餐饮食品安全的措施和成效:
组织领导
成立由分管县长任组长的规范提升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商务等相关责任部门和镇街,明确职责分工、时间节点及各阶段工作任务。
摸清底数
市场监管会同行政审批等部门,通过系统信息整合和实地核查等方式,全面厘清全县小餐饮从业底数,并按照登记情况分类造册,实现清单化管理,确保情况清、底数明。
明确责任
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召开各镇街食药安办主任会议,为小餐饮逐一配备镇街帮包干部,明确监督职责和任务要求,定期开展现场督导检查。
制定印发小餐饮食品安全规范提升标准、自查表、检查表等系列规范文件,协调指导小餐饮经营者开展全面自查自纠。
压紧压实经营主体主体责任,明确小餐饮经营者作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全部签订餐饮食品安全承诺书,明确专职或兼职食品安全员。
场所规范
以场所规范为“关键”,疏堵结合提升标准,强化培训,提高监管实效。广泛组织帮包人员、执法人员和小餐饮经营单位,分层次召开质量提升推进会、培训会,系统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宣讲解读,解决业务能力掌握不熟练、重点难点把控不到位等问题。
今年以来,已累计开展各类培训26场,覆盖2200余人次,印发“帮包干部现场督导明白纸”2000余份。
通过以上措施,小餐饮食品安全得到了显著提升,有效保障了公众的健康安全。建议继续加强监管力度和培训,定期开展食品安全检查,确保小餐饮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