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机制砂的颗粒级配有哪些要求?

新型机制砂的颗粒级配要求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对混凝土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混凝土质量的好坏与砂的质量密切相关。砂作为混凝土的重要组分,其颗粒级配对混凝土的性能具有决定性影响。近年来,新型机制砂作为一种替代天然砂的环保型材料,逐渐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将详细阐述新型机制砂的颗粒级配要求。

一、新型机制砂的定义及特点

新型机制砂是指采用人工破碎、筛选等工艺生产的砂,具有以下特点:

  1. 环保:新型机制砂生产过程中无废水、废气排放,对环境友好。

  2. 质量稳定:新型机制砂的颗粒级配可按需调整,质量稳定,有利于提高混凝土性能。

  3. 资源丰富:新型机制砂可利用废弃石料、尾矿等资源,有效缓解天然砂资源紧张问题。

  4. 性能优良:新型机制砂具有较好的抗磨性、抗滑性、抗冲击性等性能。

二、新型机制砂的颗粒级配要求

  1. 颗粒级配范围

新型机制砂的颗粒级配范围应根据混凝土的设计要求进行确定。一般而言,颗粒级配应符合以下要求:

(1)细度模数:细度模数是衡量砂颗粒粗细程度的指标,其范围一般为2.3~3.7。细度模数越小,砂越细;细度模数越大,砂越粗。

(2)级配曲线:级配曲线是砂颗粒级配的直观表示,应符合以下要求:

  • 级配曲线应呈对称分布,曲线下方的面积应大于曲线上方的面积。

  • 级配曲线在0.3~0.6mm范围内的颗粒含量应占砂总量的50%以上。


  1. 颗粒形状及表面特性

(1)颗粒形状:新型机制砂的颗粒形状应符合以下要求:

  • 颗粒形状应接近立方体,无尖锐、扁平、长条等不良形状。

  • 颗粒表面应光滑,无裂纹、剥落等现象。

(2)表面特性:新型机制砂的表面特性应符合以下要求:

  • 表面应具有一定的粗糙度,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粘结性能。

  • 表面不应有油污、粘土等杂质。


  1. 颗粒粒径分布

新型机制砂的颗粒粒径分布应符合以下要求:

(1)粒径分布范围:粒径分布范围应根据混凝土的设计要求进行确定,一般应包括0.15~5.0mm范围内的颗粒。

(2)粒径分布曲线:粒径分布曲线应符合以下要求:

  • 粒径分布曲线应呈对称分布,曲线下方的面积应大于曲线上方的面积。

  • 粒径分布曲线在0.3~0.6mm范围内的颗粒含量应占砂总量的50%以上。

三、新型机制砂颗粒级配检测方法

为确保新型机制砂的颗粒级配满足要求,可采取以下检测方法:

  1. 细度模数检测:采用筛分法或激光粒度分析仪检测砂的细度模数。

  2. 级配曲线检测:采用筛分法或激光粒度分析仪检测砂的级配曲线。

  3. 颗粒形状及表面特性检测:采用显微镜观察砂颗粒的形状及表面特性。

  4. 颗粒粒径分布检测:采用筛分法或激光粒度分析仪检测砂的粒径分布。

四、结论

新型机制砂作为一种环保型材料,在建筑行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确保新型机制砂的质量,对其颗粒级配提出以下要求:颗粒级配范围、颗粒形状及表面特性、颗粒粒径分布等。通过检测方法对新型机制砂的颗粒级配进行严格控制,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

猜你喜欢:溶剂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