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税制改革的文献综述

分税制改革的文献综述

分税制改革是中国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里程碑,自1994年开始实施以来,对国家治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是对分税制改革的文献综述:

历史背景与改革启动

1994年改革启动:分税制改革是渐进式改革,1993年就开始进行制度性铺垫。1993年7月1日执行新的企业财务制度,同年11月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财政体制改革任务,1993年12月15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决定从1994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分税制。

主要内容与影响

财政体制变革:分税制改革重新界定了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推动了财政法治化和规范化,促进了财政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财政分配关系:改革的核心是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增强中央宏观调控能力。

财政收支责任:通过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收入和支出责任,增强了地方政府的财政自主权,加强了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经济影响:分税制改革对经济的平稳快速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

存在问题与改革展望

存在问题:随着经济发展和“营改增”推进,分税制暴露出一些弊端,需要进一步完善。

改革展望:未来改革需完善税收立法,明确各级政府税收权利和责任,增强税收制度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研究综述

研究观点:分税制改革被认为是财政体制历史上的一次深刻变革,对后续财政体制改革有重要意义。

研究作者:多位学者对分税制改革进行了研究,包括张德勇、孙琳、周绍杰、杨璐等。

结论

分税制改革是中国财政体制的重要改革,它通过明确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增强了财政运行的规范性和透明度,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分税制也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以适应新的财政需求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