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路线法

测绘路线法是工程地质测绘的基本方法之一,主要用于穿越测绘场地,通过观测路线和沿线查明的地质现象、地质界线,并将这些信息填绘在地形图上。以下是测绘路线法的详细步骤和相关信息:

路线选择

测绘路线可以采用直线形或“S”形等形式,以覆盖整个测绘场地并确保能够观察到所有重要的地质特征。

穿线

穿线是确定一条尽可能多的穿过或靠近临时点的直线。这可以通过目估或使用经纬仪进行,以确保直线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交点确定

当相邻两直线在地面上定出后,可以通过延长直线进行交会,从而确定交点的位置。这些交点对于后续的测量和地质分析至关重要。

转点设置

转点用于传递高程,应确保读数正确并选在较稳固之处。在软土地区,转点设置应特别注意,可能需要使用尺垫并踏紧,有时也可选中桩作为转点。

水准点布设

临时水准点的布设密度应根据地形复杂情况和工程需求而定。在丘陵和山区,每隔0.5—1.0km埋设一个;在平原地区,每隔1—2km埋设一个。在工程集中的地段,如中小桥、涵洞和停车厂等,一般每隔300—500m布设一点,以便于路线纵断面测量分段闭合和施工时引测高程。

基平测量

基平测量时,首先应将水准点与附近国家水准点进行连测,以获得绝对高程。在沿线水准测量中,也应尽量与附近国家水准点进行连测,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细致调查和精心勘测

测绘过程中应做到周密调查和精心勘测,因为道路的位置受社会经济、自然地理和技术条件等多种因素制约。精确的测量和调查对于确保道路工程的安全和可靠性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