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相声的文献综述
关于相声的文献综述
相声,作为一种深受观众喜爱的中国传统曲艺形式,其研究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下是对相声研究现状的文献综述:
相声研究历史概述
解放前:相声研究存在较大空白,仅有陈汝衡教授的研究稍有涉猎。
1980年代初期:侯宝林在北京大学学报上发表《相声溯源》,标志着相声研究的开始,金名出版《相声史杂谈》,研究重点在于相声历史与基础知识。
1990年代:研究重点转向相声存在的问题和出路,以及对个体相声演员尤其是侯宝林的研究。
2000年后:研究文献数量增加,但研究角度没有显著创新,新角度包括探讨相声的致笑机制。
相声研究现状
传统相声研究:从60年代开始,相声艺术家和学者开始探讨相声的语言和修辞技巧,80年代中后期,池昌海等人对相声语言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声出路探讨:90年代末期至今,相声艺术家和学者开始关注相声的危机与出路问题。
西方语用学应用:近十来年,学者开始用西方的语用学理论来解释相声幽默语言的形成,例如池昌海、龙千红、罗孝智等人的研究。
重要文献
薛宝琨的《天津相声史话》:刊登于1985年的《天津文史资料选辑》,是研究相声史的重要史料。
马三立的《京津相声演员谱系》:同样刊登于1985年的文献,提供了关于相声师承关系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