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各阶段深度

景观设计通常可以分为五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的深度要求如下:

第一阶段:概念设计

场地现况勘察:

收集现场地形、地貌、植被、水文等自然条件资料,以及周边建筑、道路等环境资料。

相关资料收集及整理:整理项目相关的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方面的资料。

与业主沟通:确定项目的主题构想、设计风格、功能需求等。

场地空间概念分析:进行场地功能分区、交通流线、视线分析等。

景观方案总平面图:绘制初步的总平面布置图,包括各功能区的位置、面积、形状等。

分析图及分区平面图草图:对总平面图进行细化,绘制各分区的详细平面图。

主要景点透视意向:提供主要景点的透视效果图,帮助说明各景点的设计意图。

概念设计说明:详细阐述概念设计的理念、方法、创新点等。

阶段成果:提交A3文本,包括上述所有设计成果。

工作周期:一般不超过十五个工作日,具体根据项目情况而定。

第二阶段:方案设计

概念设计的进一步完善:

与业主再次沟通,确保概念设计的共识,并通过专家评审。

总平面效果图:深化概念设计,绘制更加详细的总平面效果图。

分析图:对总平面图进行详细分析,包括交通、绿化、照明等。

分区平面图:进一步细化各分区的设计,包括建筑、道路、绿化等。

总体俯视效果图:提供项目的整体鸟瞰效果图。

重要节点透视效果图:对关键节点进行详细透视设计。

总体竖向设计图:包括各主要剖面和立面图。

总体植物效果方案:制定绿化方案,包括植物种类、配置方式等。

绿化分析图:对绿化方案进行详细分析。

方案设计说明:详细阐述方案设计的理念、方法、实施步骤等。

景观工程估算书:估算景观工程的成本。

阶段成果:提交A3文本,包括上述所有设计成果。

工作周期:一般不超过十五个工作日,具体根据项目情况而定。

第三阶段:初步设计

方案成果与业主、建筑设计院再次沟通:

对景观设计方案达成共识,并进行深化方案的初步设计。

总平面优化:确定最终的总平面布置图。

竖向设计深化图:深化竖向设计,包括各剖面和立面图。

典型植物空间配置及苗木种类:详细规划植物配置和苗木种类。

主要分区放大平面设计:对各主要分区进行详细设计。

地面铺装形式及材料处理方案:制定地面铺装方案,包括材料选择、施工工艺等。

景墙、台阶、种植池、步行小径等初步设计:对景墙、台阶、种植池、步行小径等进行初步设计。

喷水池/水景之造型和表面材料设计:设计喷水池、水景的造型和表面材料。

配套专业前期技术预备:进行相关专业的技术预备工作。

小品及设施初步设计:对小品和设施进行初步设计。

景观照明灯具选型:选择合适的景观照明灯具。

绿化分析图:对绿化方案进行进一步分析。

景观工程概算书:估算景观工程的成本。

阶段成果:提交A3文本,包括上述所有设计成果。

工作周期:一般不超过十五个工作日,具体根据项目情况而定。

第四阶段:施工图设计

按照国家制定的行业标准进行设计:

确保设计符合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

提供完整的环境景观施工图纸:包括各部分的详细施工图纸。

达到可供施工的设计深度:确保设计深度满足施工要求。

阶段成果:提交完整的施工图纸和相关技术文件。

工作周期:根据项目规模和工作量而定,一般较长。

第五阶段:施工配合及后期服务

协助发包人解决工程施工中出现的技术性问题:

在施工过程中提供技术支持。

解答施工单位有关设计方面的问题:及时解答施工单位的疑问,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以上是景观设计各阶段的深度要求,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