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景观设计前期准备

公园景观设计前期准备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涉及多个方面的内容。以下是一些关键步骤和考虑因素:

接受设计任务与基地实地踏勘

接受设计任务,明确项目的概况,包括建设规模、投资规模、可持续发展等。

基地实地踏勘,收集规划设计前必须掌握的原始资料,如气候条件、水文、地质土壤、周围环境、基地内环境等。

资料收集与现场调查

收集设计基址的现状图、规划图、现状树木分布位置图以及地下管线图等图纸。

调查地段的自然状况,如水文、地质、地形、气象、地下水位、降水量、温度、湿度、主导风向、最大风力和风速等。

调查植物状况,包括本地区内乡土植物种类、群落组成及引种植物情况。

调查人文历史资料,如地区特色、历史文物、风俗习惯、传说、神话、故事、居民人口构成等。

现场核对人工设施,如道路、建筑、地下管线,以及周围环境状况,如配备设施、人流活动、污染源等。

初步总体构思及修改

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和现场调查结果,进行初步的总体构思。

与业主沟通,明确项目的总体框架方向和基本实施内容,确保规划总原则的正确制定。

设计方案评审

设计方案评审阶段是公园景观设计的关键环节,需要专家、市民和政府的三方评审,以确保设计方案符合需求并得到认可。

立项程序

最终确定公园景观设计方案,编制施工图,提交相关部门审批,获得立项批复。

施工准备

确定施工方案的关键步骤,包括招投标程序、确定具体施工细节和计划、明确双方责任和权利、签订施工合同。

施工过程管理,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确保工程按计划进行,监控施工进度和质量,执行质量验收标准,进行现场监督。

后期设计与优化

根据评审结果和反馈意见,对设计方案进行细化和优化。

注重功能与美感的结合,合理安排不同区域的功能分区,如儿童游乐区、运动区、休闲区等,同时留出适当的活动场所和绿地。

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的植物,进行合理配置和搭配,注重植物的景观效果、四季变化、生态功能和植物的适应性。

如果公园内有水体或水景区域,进行水景设计,增加视觉和听觉的美感,同时提供水上活动和休闲娱乐功能。

合理设置道路和路径,使其通达、便捷和安全,考虑步行、自行车和残障人士的需求,优化道路和路径的布局和材料选择。

根据公园的功能和使用需求,设置适当的设施设备,如长凳、游乐设施、健身器材、公共厕所等。

合理安排公园的照明系统,保证夜间的安全和景观效果,采用节能环保的照明设备,选择合适的光色温和光照强度。

通过以上步骤和考虑因素,可以确保公园景观设计前期准备工作充分,为后续的设计和施工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