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业改增值税

营业税改增值税(营改增)是指将以前缴纳营业税的应税项目改成缴纳增值税。2016年5月1日起,我国全面实施了营改增政策,旨在减少重复征税,促使社会形成更好的良性循环,并有利于企业降低税负。

营改增的主要特点:

减少重复征税 :营改增仅对产品的增值部分进行纳税,有效减少了以往重复纳税的环节。

促进产业升级:

通过减轻税负,营改增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服务优化,进而推动产业升级。

优化税制结构:

营改增使得增值税的抵扣链条更加完整,避免了增值税和营业税并行时产生的重复征税问题。

营改增对餐饮业的影响:

税率变化

一般纳税人:

餐饮服务的适用税率为6%。

小规模纳税人:适用简易征收方法,征收率为3%。

进项税额抵扣

纳税人可以按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计算抵扣进项税额,如取得非试点纳税人的原属于营业税可差额征收范围的发票,可按发票金额在销售额中扣除。

具体政策依据: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国内旅客运输服务进项税抵扣等增值税征管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9年第31号)第十二条规定,纳税人现场制作食品并直接销售给消费者,按照“餐饮服务”缴纳增值税。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附件1《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第十五条明确了餐饮服务的适用税率为6%。

综上所述,营改增政策对餐饮业产生了积极影响,既降低了税负,又促进了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