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测绘怎么测

测绘地质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涉及多种技术和方法。以下是几种主要的测绘地质方法:

无人机遥感测绘

流程

根据矿山区域的地形与天气条件,规划无人机飞行路径。

无人机搭载高分辨率相机或激光雷达起飞,按照预设轨迹进行扫描。

收集的数据通过无线传输回地面站,再经过专业的图像处理软件进行拼接、校正,生成高精度的三维地形图。

优势

快速、高效、覆盖广,尤其适合复杂地形与恶劣环境下的测绘工作。

卫星遥感技术

流程

通过卫星搭载的传感器,捕捉地表反射的太阳光或雷达波,形成多光谱图像。

地面接收站接收这些图像后,利用专业软件进行图像处理、信息提取与分类,最终生成矿产资源的分布图。

优势

宏观视角,能覆盖大范围的区域,为矿产资源的宏观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

流程

在矿山现场设置扫描站点,利用激光扫描仪对矿山进行全方位扫描。

收集的点云数据通过软件进行拼接、去噪、配准,生成高精度的三维模型。

通过对模型的分析,可以获取矿山的地质结构信息。

优势

高精度、高分辨率,适用于对矿山地质结构的详细研究。

相片成图法

流程

利用地面摄影或航空摄影的图片,结合掌握的工程区地质资料,将判明的地质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水文环境以及不良地质现象等调绘在统一相片上。

在相片上标注需要调查的假设干地点与线路,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实地调查,实地校核、补充、修正,最终将调查结果转绘在地形图上,制成工程地质图。

优势

技术成熟,适用于各种工程地质测绘需求。

平面控制测量

流程

包括全球定位系统测量、边角测量、边角组合测量、三角测量以及导线测量等。

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根据工程区的实际情况,布设控制网,利用三角形传递的方法在工程区布设GPS控制网。

优势

保证平面控制测量的精准度,满足相应比例尺地形图与勘探工程测量的需要,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力物力。

现场踏勘

流程

根据地形图,在工作区范围内按固定路线进行踏勘,穿越地形地貌、地层、构造、不良地质现象等有代表性的地段。

选择露头良好、岩层完整有代表性的地段做出野外地质剖面,了解全区的岩层情况。

寻找地形控制点的位置,并抄录坐标、标高资料,询问和搜集洪水及其淹没范围等情况。

优势

深入了解测绘区地质情况,合理布置观察点和观察路线,选择实测地质剖面位置,拟定野外工作方法。

编制测绘纲要

内容

包括区域地质资料、遥感资料、气象资料、水文资料、地震资料、水文地质资料、工程地质资料及建筑经验等。

现场踏勘的结果,确定测绘的详细程度和范围,编制详细的测绘计划。

精度要求

详细程度

确保工程地质图的详细性,遵循同比例尺的原则进行绘制,对重要地质单元使用超比例符号进行表示。

观测点的布置应与测绘比例尺相同的地形底图保持一致,控制标准为每平方千米内应有100个观测点。

准确度

对地质界限的误差进行严格控制,大比例尺测绘应采用仪器进行定点,其他地段允许存在一定的误差范围。

测绘范围确定

因素

建设场地及其周边区域、建筑物类型与规模、设计阶段需求、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现象影响范围、不良地质作用、临近区重要性、地质条件复杂性。

比例尺选择

小比例尺(1:5000~1:50000)适用于可行性研究勘察阶段;

中比例尺(1:1万~1:5万)适用于详细设计阶段;

大比例尺(1:1万及以上)适用于施工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