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成果的验收
测绘成果的验收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涉及多个步骤和环节,以下是一个详细的流程:
测绘任务确定
客户与测绘部门明确测绘任务,包括测量范围、内容、精度等要求。
制定测量方案
测绘部门根据客户需求,制定详细的测量方案,包括技术路线、人员配备、设备选择等。
野外作业
按照测量方案进行野外作业,采集地理信息数据,确保数据准确性和完整性。
数据处理
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处理,形成完整的测绘成果。
自检与整改
测绘部门对测绘成果进行自检,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质量检查
质监部门对测绘成果进行质量检查,包括数据准确性、完整性、规范性等方面。
验收准备
质监部门根据质量检查结果,提出整改意见,并通知测绘部门进行整改。整改完成后,提交验收申请。
组织验收
质监部门组织相关专家对整改后的测绘成果进行验收,填写验收记录。
验收结论
根据验收记录,形成验收结论,分为合格、不合格或部分合格。
结果处理
对于合格的测绘成果,提交给客户使用;对于不合格或部分合格的测绘成果,通知测绘部门进行整改,并重新申请验收。
具体检查与验收内容
测量设备的检查
检查使用的测量设备是否被正确校准和调整,仪器设备的精确度是否符合相关标准。
原始数据的检查
检查原始数据的记录是否详细、准确,数据的来源是否合法等。
测区的地形、地物特征的检查
检查测区的地形、地物特征是否完备、准确,并且与实际情况相符。
测量结果的计算与处理
对测量结果进行计算和处理,检查数据的精度、可靠性和完整性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产品制图的检查
对测绘产品的制图工作进行评估,检测图件格式、比例、符号、标注、色彩等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质量鉴定与验收
检查测绘成果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要求,并进行质量鉴定和验收。验收结果可以分为合格、不合格和补救措施等。
质量检查与验收的标准和方法
全数检验
对批成果中所有单位成果逐一进行检查。
抽样检查
从批成果中抽取一定数量样本进行检查,抽样数量应高于验收的抽样数量。
质量元素
明确质量的定量、定性构成部分,包括空间参考系、位置精度、属性精度、完整性、逻辑一致性、时间精度、影像/栅格质量、表征质量、附件质量等。
问题及问题处理记录和质量统计记录
记录不能随意更改、增删,内容填写应完整、及时、规范、清晰,应有检验人员和校核人员的签名。
检查验收报告
编写检查验收报告,并随成果一起归档。
质量评定与等级
质量等级评定
测绘成果样本及样本单位采用优、良、合格、不合格四级评定制,测绘成果批质量一般采用合格和不合格两级评定。
问题处理
当问题较多或性质较重时,可将部分或全部成果退回受检部门,令其重新检查和处理,然后再进行检查与验收。
通过以上步骤和环节,可以确保测绘成果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客户要求,为客户提供准确可靠的地理信息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