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壁画中餐饮礼仪

宴会形式

公府宴会:包括“帐设”、“厅设”和“亭设”。婚礼宴会通常在特设的帷帐中举行,称为“帐设”,贵族、士大夫、文人骚客的饮酒之处主要在亭子间,而宴会地点在衙门公府的大厅举办的称为“厅设”。

宫廷宴会:在宫内举办的宴会,如莫高窟第61窟西壁的宴会图所示,宴会在建筑物的两序各摆放一张食床,食床一边坐4人,一个仆人模样者在摆放食具或上菜,食床上每位食客前有食物,中间站立有3位女性、1位男性,可能为演唱的音声,这反映了当时宴请使节等官府正式宴会的式样。

座次安排

早期座次:正规的宴会活动是一人一案。到了后来,坐具、食床发生了变化,由一人一案的进食方式演变为“列坐而食”。

后期座次:到了唐五代时期,已经是合食制了,敦煌壁画上的宴饮图几乎都是对坐会食,但食物仍然分开食用。主食是大家共用一个器皿,但菜肴等还是分开食用。

进食方式

早期进食方式:中国人早期的食制是分食的,汉代墓葬画像砖、魏晋墓葬画像砖都有明确反映。当时的宴饮是一人一案或两人对食,由仆人运送食物;进食者或席地而坐,或坐在一种方形榻上就食。

后期进食方式:到了唐五代时期,虽然坐在一起,但食物是分开的。这种合食制虽然没有形成如后世那样的“围坐共食”制,但已经出现了对坐会食的情况。

饮食礼仪

坐姿:敦煌石窟壁画所显示的饮食坐姿与坐具、食床的变化相适应,主要有跪坐、胡坐和垂腿坐。垂腿坐虽已被社会所认可,但尚不规范,可看出由跪坐到垂腿坐的过渡痕迹。

尊卑观念:宴饮座次、坐向等反映了当时宴饮的方位坐向、男女、座次等尊卑观念。例如,莫高窟第474窟宴会图中,宴会在建筑物的两序各摆放一张食床,食床一边坐4人,一个仆人模样者在摆放食具或上菜,食床上每位食客前有食物,中间站立有3位女性、1位男性,可能为演唱的音声,这反映了当时宴请使节等官府正式宴会的式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