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工程测量质量风险

测绘工程的质量风险主要是指在生产实施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项目或产品质量未达标的可能性。这些风险因素包括环境、方法、设备、人、测量和材料六个方面。以下是一些具体的质量风险及其分类:

质量不合格与质量缺陷

工程产品未满足某个规定的要求,称为质量不合格。

未满足某个预期使用要求或合理期望的要求,称为质量缺陷。

质量问题

所有不符合质量要求和工程质量不合格的情况,必须进行返修、加固或报废处理,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低于5000元的称为质量问题。

质量事故

工程质量不合格,必须进行返修、加固或报废处理,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5000元以上的称为质量事故。质量事故按损失程度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

技术与环境方面的风险

地质地基条件:工程发包人提供的地质资料和地基技术要求与实际出入大,处理异常地质情况或其他障碍物会增加工作量和延长工期。

水文气象条件:异常天气如台风、暴风雨、雪、洪水、泥石流、坍方等自然现象会影响施工进度和造成财产损失。

施工准备:施工现场的周边环境等自然与人为障碍或“三通——平等”准备工作不足,会给工程施工带来困难。

设计变更或图纸供应不及时:设计变更会影响施工安排,设计图纸供应不及时会导致施工进度延误和经济损失。

技术规范:发包人没有明确采用的标准、规范,或特殊工艺协调不一致,会影响工程验收和结算。

施工技术协调:施工过程中出现与自身技术专业能力不相适应的工程技术问题,各专业间协调困难,发包人技术水平差,对承包人提出的技术问题答复不及时。

经济方面的风险

招标文件:招标文件中的潜在经济风险,如投标者须知、设计图纸、工程质量要求、合同条款和工程量清单等需要仔细分析研究。

要素市场价格:劳动力市场、材料市场、设备市场等价格变化,特别是价格上涨,直接影响工程承包价格。

金融市场因素:金融市场波动可能影响工程项目的资金成本和融资安排。

管理与意识方面的风险

质量风险意识不强:部分人员质量风险意识不强,导致项目质量不合格而返工重做,浪费人力物力资源。

质量检查不及时:有时无法及时进行质量检查,导致测绘工程完成后才进行质量核实,增加后续返工成本。

为了有效管理测绘工程的质量风险,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完善法规与制度:

不断完善测绘质量相关的法规、制度和政策,约束生产单位按照制度生产。

强化质量意识:

提高项目管理人员和施工操作人员的质量意识和管理经验,确保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及时检查与核实:

在测绘工程过程中及时进行质量检查,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加强技术协调:

协调各专业技术问题,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能力和规范要求相匹配。

经济风险分析:

仔细分析招标文件和经济要素市场价格变化,合理预测和控制成本风险。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降低测绘工程的质量风险,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