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药物名称时应注意什么?
翻译药物名称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很多,以下是一些关键点:
一、了解药物名称的构成
药物名称通常由以下几部分构成:通用名、商品名、化学名、拉丁名等。在翻译药物名称时,首先要了解这些名称的含义和用法。
通用名:是指国际上通用的药物名称,如“阿莫西林”、“头孢克肟”等。通用名具有唯一性,便于全球范围内的药品交流。
商品名:是指药品生产企业在药品上市时注册的名称,如“泰诺”、“感冒灵”等。商品名具有地域性,不同国家可能有不同的商品名。
化学名:是指药物的化学结构名称,如“对乙酰氨基酚”、“头孢克肟”等。化学名具有唯一性,便于化学研究。
拉丁名:是指药物的拉丁文名称,如“Amoxicillin”、“Cefixime”等。拉丁名具有唯一性,便于国际交流。
二、遵循国际命名规则
在翻译药物名称时,应遵循国际命名规则,确保翻译的准确性。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国际命名规则:
通用名优先:在翻译药物名称时,应优先使用通用名,避免使用商品名。
保留原药名:对于一些具有特定含义的药物名称,如“阿司匹林”、“胰岛素”等,应保留原药名。
采用音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法:对于一些难以直接翻译的药物名称,可以采用音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法,如“头孢克肟”可译为“Cefixime”(音译)或“头孢克肟”(意译)。
注意药物名称的缩写:在翻译药物名称时,要注意药物名称的缩写,如“NSAIDs”可译为“非甾体抗炎药”。
三、关注药物名称的文化差异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不同,药物名称的翻译也需要考虑文化差异。以下是一些注意事项:
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误解的词汇:在翻译药物名称时,要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误解的词汇,如“阿司匹林”在法语中意为“头痛药”,但在英语中意为“乙酰水杨酸”。
注意地域性差异:不同地区的药物名称可能存在差异,如“感冒灵”在中国大陆地区常用,而在香港、台湾等地则常用“感冒药”。
考虑目标市场的文化背景:在翻译药物名称时,要考虑目标市场的文化背景,确保翻译的名称在目标市场具有可接受性。
四、注意药物名称的发音和书写
在翻译药物名称时,要注意药物名称的发音和书写,确保翻译的名称易于发音和书写。以下是一些建议:
采用拼音字母:在翻译药物名称时,可以采用拼音字母,如“阿莫西林”可译为“Amoxicillin”。
注意字母大小写:在翻译药物名称时,要注意字母大小写,如“Cefixime”中的“C”为大写。
避免使用特殊符号:在翻译药物名称时,要避免使用特殊符号,如“阿莫西林”中的“-”符号。
五、参考权威翻译资料
在翻译药物名称时,可以参考权威翻译资料,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世界卫生组织药物名称目录》等,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
总之,翻译药物名称时,需要注意药物名称的构成、遵循国际命名规则、关注文化差异、注意发音和书写,以及参考权威翻译资料。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翻译的药物名称准确、易懂、易于传播。
猜你喜欢:北京医疗器械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