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海云庵简介

海云庵,又名大士庵,位于 青岛市四方区海云街1号,始建于明代,距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它不仅是青岛著名的明代建筑,也是四方民俗旅游区的重要景点。

海云庵占地面积800平方米,一进院落,外以灰垣相围,内有大殿、东西配殿、东西厢房和钟楼、鼓楼。庵内有一株高大的古银杏,环境十分清静。大殿供奉观音大士,左右配殿分别供奉龙王、关圣帝君、比干、太上老君、鲁班等。

海云庵与当时青岛市地区渔航业的发展息息相关。相传500多年前,渔民在胶州湾内发现一巨大木材漂浮海上,认为这是一根神木,故用其建起庙宇。庙宇建成后,海雾像云一样经常飘落在庙屋上空和附近,因此得名“海云庵”。

每年正月十六庙会期间,四乡八邻赶庙进香,热闹非常。庙会上,以山楂、红枣、山药、桔子制作的各式糖球为最多,形成了著名的“海云庵糖球会”。

1923年重修时,增建钟、鼓楼各一座,并在庵前辟建广场。海云庵自建成以来,香火一直旺盛,是青岛市区唯一一座开展宗教活动的道教庙庵。

1982年12月,海云庵被列为青岛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四方区人民政府对海云庵进行了扩建,并正式成为宗教活动场所。

如今,海云庵不仅是游客参观的重要景点,也是青岛市的重要文化活动场所,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和信众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