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落宗测绘是什么意思
土地落宗测绘是指 将土地与宗地关联起来的过程,主要涉及地籍测绘和土地登记的基本单元。具体来说,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宗地测量:
以宗地为基本单位,对其位置、面积、权属界线、界址点、建筑物和构筑物、土地利用类型等进行的地籍测绘工作。最终获得宗地平面图、界址点坐标及面积等数据和资料。
地籍测绘:
对地块权属界线的界址点坐标进行精确测定,并把地块及其附着物的位置、面积、权属关系和利用状况等要素准确地绘制在图纸上和记录在专门的表册中。地籍测量的成果包括数据集(控制点和界址点坐标等)、地籍图和地籍。
土地界址点测定:
通过测量手段获得土地权属界线的界址点坐标,为土地登记提供准确数据。
土地面积计算:
计算宗地的面积,确保土地面积计算的准确性和合法性。
土地权属调查:
在测量过程中,对土地的使用权属性进行调查,明确土地的所有权问题,确保土地与建筑物性质的一致性。
数字化测绘及管理:
利用现代测绘技术,如全站仪、GPS、遥感、GIS等,实现土地测绘的数字化,提高测绘精度和效率,便于土地管理。
总结来说,土地落宗测绘是通过一系列测绘技术和方法,将土地与其权属宗地准确关联起来,为土地登记、规划和使用提供科学依据的过程。这一过程有助于确保土地权属的明确性和合法性,同时提高土地管理的效率和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