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尔尼诺现象中学概念

厄尔尼诺现象中学概念

厄尔尼诺现象是地球气候系统中的一种自然现象,主要特征是赤道太平洋海域的海水温度异常升高。以下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关键概念:

定义

厄尔尼诺现象,也称为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是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海水温度异常持续变暖,导致全球气候模式发生变化。

发生条件

当赤道太平洋的尼诺3.4区(关键监测区域)的海表温度在3个月滑动平均中达到或超过气候平均态0.5℃时,可判定为厄尔尼诺状态。

如果这种状态持续5个月或更长时间,则形成一次厄尔尼诺事件。

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会导致全球气候异常,如干旱、洪涝等极端天气事件,对农业、渔业、气象和环境等领域产生重大影响。

周期性与成因

厄尔尼诺是一种准周期性的自然现象,大约每隔2到7年出现一次。

其成因主要是赤道太平洋海温异常升高,与全球变暖、海洋环流变化等因素有关。

历史与文化

厄尔尼诺现象最早由南美洲秘鲁和厄瓜多尔渔民观察到,并称之为“厄尔尼诺”(西班牙语中的“圣婴”之意)。

南方涛动(El Niño Southern Oscillation, ENSO)

ENSO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另一个组成部分,涉及赤道太平洋东部和西部气压场的跷跷板式振荡。

与拉尼娜现象的关系

拉尼娜现象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对立面,指的是赤道太平洋海域的海水温度异常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