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砂标准对砂石颗粒抗折性有何要求?

机制砂作为新型建筑材料,因其具有资源丰富、成本低廉、性能稳定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在机制砂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砂石颗粒的抗折性是一个重要的质量指标。本文将针对机制砂标准对砂石颗粒抗折性的要求进行分析。

一、机制砂标准对砂石颗粒抗折性的重要性

砂石颗粒的抗折性是指颗粒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抵抗断裂的能力。在建筑行业中,砂石颗粒的抗折性对其使用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砂石颗粒的抗折性越好,混凝土的抗折强度越高,从而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2. 降低混凝土裂缝产生:砂石颗粒的抗折性较差时,容易在混凝土内部产生裂缝,影响混凝土的使用寿命。

  3. 提高混凝土的施工性能:砂石颗粒的抗折性较好,有利于混凝土的拌合和浇筑,提高施工效率。

二、机制砂标准对砂石颗粒抗折性的要求

  1. 国家标准要求

我国《建筑用砂》GB/T 14684-2011标准对机制砂的颗粒抗折性进行了规定。该标准要求,机制砂中粒径小于5mm的颗粒含量应大于98%,且颗粒抗折强度应大于等于1.5MPa。


  1. 地方标准要求

部分地方标准对机制砂的颗粒抗折性要求更为严格。例如,上海市《建筑用砂》DB31/T 470-2013标准要求,机制砂中粒径小于5mm的颗粒含量应大于98%,且颗粒抗折强度应大于等于2.0MPa。


  1. 企业标准要求

部分企业为了提高产品质量,会制定更为严格的企业标准。企业标准对机制砂的颗粒抗折性要求可能高于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

三、影响机制砂颗粒抗折性的因素

  1. 原料质量:原料质量是影响机制砂颗粒抗折性的关键因素。优质原料的颗粒形状、粒径分布、强度等指标均较好,有利于提高机制砂颗粒的抗折性。

  2. 生产工艺:生产工艺对机制砂颗粒抗折性也有一定影响。合理的生产工艺可以保证机制砂的颗粒形状、粒径分布等指标,从而提高其抗折性。

  3. 粉尘含量:粉尘含量较高的机制砂,其颗粒抗折性较差。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控制粉尘含量。

  4. 粘结剂:在机制砂生产过程中,添加适量的粘结剂可以提高颗粒之间的粘结力,从而提高机制砂颗粒的抗折性。

四、提高机制砂颗粒抗折性的措施

  1. 优化原料选择:选择优质原料,保证原料的颗粒形状、粒径分布、强度等指标。

  2. 优化生产工艺:采用合理的生产工艺,保证机制砂的颗粒形状、粒径分布等指标。

  3. 控制粉尘含量: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粉尘含量,提高机制砂颗粒的抗折性。

  4. 添加粘结剂:在机制砂生产过程中,适量添加粘结剂,提高颗粒之间的粘结力。

总之,机制砂标准对砂石颗粒抗折性的要求较高。在实际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原料质量、生产工艺、粉尘含量等因素,以提高机制砂颗粒的抗折性,确保混凝土质量。

猜你喜欢:镍钴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