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资诈骗罪文献综述摘要
集资诈骗罪文献综述摘要
集资诈骗罪是指违反国家金融管理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数额较大的行为。以下是对集资诈骗罪文献综述的整理:
文献综述
1. 概念界定
集资诈骗罪侵犯的客体包括国家金融管理秩序和他人财产权。
客观特征包括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非法集资达到数额较大。
2. 构成特征
集资诈骗罪的主体可以是自然人和单位,且呈现单位化、集团化特征。
主观特征体现在“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具体行为表现出来。
3. 区分认定
集资诈骗罪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存在包容关系,但集资诈骗是以诈骗方式吸收存款。
实践中,集资诈骗罪与擅自设立金融机构罪、擅自发行股票、证券犯罪以及欺诈发行股票、证券犯罪等有区别。
4. 立法沿革
外国刑法理论中集资诈骗罪未单独列出,而是列入诈骗罪中。
在中国,集资诈骗罪经历了从诈骗犯罪中单列出来,并赋予特别内容的两个阶段。
5. 刑责探讨
文献中提及对集资诈骗罪中“非法占有目的”认定偏差与匡正的研究。
探讨了集资诈骗罪的刑事责任及立法检讨。
6. 被害人权益保护
分析了涉众型经济犯罪中被害人权益保护的现实困境,并提出完善路径。
结论
集资诈骗罪作为一种严重的经济犯罪行为,其研究不仅涉及法律层面的界定和区分,还包括对被害人权益的保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集资诈骗手段日益翻新,给司法实践带来挑战,因此,对该罪行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