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子生产机制砂的检测标准有哪些?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机制砂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其需求量逐年增加。为了确保机制砂的质量,规范石子生产机制砂的检测标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石子生产机制砂的检测标准。

一、石子生产机制砂的定义

石子生产机制砂是指将天然石子通过破碎、筛分等工艺加工成一定粒度的砂。这种砂具有粒度均匀、级配合理、杂质含量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建筑、道路、水利等领域。

二、石子生产机制砂的检测标准

  1. 国家标准

《建筑用砂》(GB/T 14684-2011)是我国石子生产机制砂的主要国家标准。该标准规定了建筑用砂的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和储存等方面的要求。


  1. 地方标准

部分地区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石子生产机制砂地方标准。这些地方标准在技术要求、试验方法等方面与国家标准基本一致,但在具体指标上可能有所不同。


  1. 企业标准

企业标准是企业根据自身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要求制定的石子生产机制砂标准。企业标准不得低于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的要求。

三、石子生产机制砂的检测项目

  1. 粒度分布

粒度分布是石子生产机制砂质量的重要指标。国家标准要求,机制砂的粒度分布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机制砂粒度分布要求

粒度等级 粒度范围(mm) 含量要求
0.15 0.15~2.5 100%
2.5 2.5~5.0 100%
5.0 5.0~10.0 100%
10.0 10.0~20.0 100%
20.0 20.0~40.0 100%
40.0 40.0~80.0 100%

  1. 含泥量

含泥量是指石子生产机制砂中粒径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国家标准要求,机制砂的含泥量应小于3%。


  1. 含粉量

含粉量是指石子生产机制砂中粒径小于0.075mm且大于0.005mm的颗粒含量。国家标准要求,机制砂的含粉量应小于5%。


  1. 针片状颗粒含量

针片状颗粒含量是指石子生产机制砂中针状和片状颗粒的含量。国家标准要求,机制砂的针片状颗粒含量应小于15%。


  1. 吸水率

吸水率是指石子生产机制砂在一定条件下吸收水分的能力。国家标准要求,机制砂的吸水率应小于2%。


  1. 压碎值

压碎值是指石子生产机制砂在规定条件下经受压碎作用后的质量损失率。国家标准要求,机制砂的压碎值应小于30%。

四、石子生产机制砂的检测方法

  1. 粒度分布检测

采用筛析法检测石子生产机制砂的粒度分布。将机制砂样品过筛,分别称量各粒度范围内的质量,计算含量。


  1. 含泥量检测

采用筛析法检测石子生产机制砂的含泥量。将机制砂样品过筛,取小于0.075mm的颗粒,用盐酸溶液浸泡,洗涤、烘干后称量。


  1. 含粉量检测

采用筛析法检测石子生产机制砂的含粉量。将机制砂样品过筛,取小于0.075mm且大于0.005mm的颗粒,用盐酸溶液浸泡,洗涤、烘干后称量。


  1. 针片状颗粒含量检测

采用针片状颗粒含量检测仪检测石子生产机制砂的针片状颗粒含量。


  1. 吸水率检测

采用吸水率检测仪检测石子生产机制砂的吸水率。


  1. 压碎值检测

采用压碎值检测仪检测石子生产机制砂的压碎值。

总之,石子生产机制砂的检测标准对于保证机制砂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进行检测,确保机制砂质量满足工程需求。

猜你喜欢:浮选专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