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砂新标准与旧标准有何区别?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机制砂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其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确保机制砂的质量和安全性,我国对机制砂的标准进行了多次修订。本文将对比分析新标准与旧标准的主要区别,以期为相关企业和从业者提供参考。
一、标准编号及发布时间
- 旧标准:GB/T 14684-2001《建筑用砂》
发布时间:2001年
- 新标准:GB/T 14684-2011《建筑用砂》
发布时间:2011年
二、技术要求
- 粒度组成
旧标准:对机制砂的粒度组成要求较为宽松,仅规定了0.075mm以下颗粒含量应不大于5%。
新标准:对机制砂的粒度组成要求更加严格,规定了0.075mm以下颗粒含量应不大于2%,并增加了对0.15mm以下颗粒含量的要求。
- 压碎值
旧标准:规定了机制砂的压碎值应不大于30%。
新标准:对机制砂的压碎值要求更加严格,规定应不大于25%。
- 磨损度
旧标准:规定了机制砂的磨损度应不大于15%。
新标准:对机制砂的磨损度要求更加严格,规定应不大于12%。
- 针片状颗粒含量
旧标准:规定了机制砂的针片状颗粒含量应不大于15%。
新标准:对机制砂的针片状颗粒含量要求更加严格,规定应不大于10%。
- 硬度系数
旧标准:未对机制砂的硬度系数提出要求。
新标准:规定了机制砂的硬度系数应不大于1.5。
- 吸水率
旧标准:规定了机制砂的吸水率应不大于2%。
新标准:对机制砂的吸水率要求更加严格,规定应不大于1.5%。
三、试验方法
- 旧标准:试验方法相对简单,如粒度组成试验采用筛分法,压碎值试验采用压碎值仪法等。
新标准:试验方法更加严格,如粒度组成试验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压碎值试验采用冲击式压碎值仪等。
四、适用范围
旧标准:适用于建筑用砂。
新标准:适用于建筑用砂,并增加了对机制砂在混凝土、砂浆等领域的应用要求。
五、总结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新标准与旧标准在技术要求、试验方法、适用范围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新标准对机制砂的质量要求更加严格,有利于提高建筑用砂的整体质量,保障建筑安全。因此,相关企业和从业者应积极了解和掌握新标准,确保生产和使用机制砂符合国家标准,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智能化选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