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时的景观设计特点
南宋时期的景观设计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效法自然而又高于自然:
南宋园林艺术追求的是在自然美景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通过人工的巧思和技艺,使园林既显得自然和谐,又充满艺术表现力。这种风格被称为“写意山水园”。
注重植物配置与观赏效果:
宋代园林中大量使用各种植物,包括乔木、花果树和花卉,如松、柏、杉、桧、梅、李、桃、杏、牡丹、山茶、琼花、茉莉等。植物配置不仅起到绿化作用,更重要的是观赏和造景,使园林在四季都有不同的美景可赏。
建筑风格简约古朴:
宋代园林建筑以灰瓦、白墙、木结构为主,强调与自然的融合,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效果。建筑上还会运用雕刻、彩绘等工艺进行装饰,增添园林的文化气息。
文化艺术内涵丰富:
宋代园林文人园林深受文人墨客喜爱,园林中常常融入古代文学、诗词、书法等艺术形式,追求意境的营造,体现文人的审美趣味和文化修养。
布局疏朗简约:
南宋园林在布局上追求疏朗开阔,景物体积不大,但整体感强,不过分追求繁复和琐碎。园林中建筑密度低,个体多于群体,虚处大于实处,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
边角式构图:
南宋山水画的构图方式由北宋的全景式向局部小景转变,出现了许多边角式构图的作品,如“马一角,夏半边”之称,这反映了画家对江南山川风景的独特表现方式。
哲学与文学的融合:
园林设计不仅仅是造园技艺的展现,更是士大夫们抒情言志、修身养性的场所。园林与哲学、文学、绘画等艺术形式交汇融通,进一步铸就了南宋园林“诗情画意”的独特品质。
综上所述,南宋时期的景观设计特点是在效法自然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作,注重植物配置与观赏效果,建筑风格简约古朴,文化内涵丰富,布局疏朗简约,构图方式独特,并且融合了哲学与文学等多种艺术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