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第一长江大桥简介

武汉长江大桥,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桥”。该桥横跨于武昌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连接了汉阳区和武昌区,是武汉市的重要历史标志性建筑之一。

建设历程

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始于1955年9月1日,于1957年10月15日建成通车。

结构特点

全桥总长1670米,其中正桥1156米,北岸引桥303米,南岸引桥211米。桥身为三联连续桥梁,每联3孔,共8墩9孔,每孔跨度为128米。上层为公路桥,宽约20米,为4车道;下层为铁路桥,宽18米,可并行行使六辆汽车和两侧设有人行道。

技术创新

在建设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首次采用大型管柱基础和管柱钻孔施工方法,这是由中国桥梁工作者所首创的新型施工方法,为以后各地大桥采用大型管径的管柱基础提供了宝贵经验。

文化价值

武汉长江大桥的建筑设计极富中国民族建筑的特征。正桥的两端建有具有民族风格的桥头堡,各高35米,从底层大厅至顶亭,共7层,有电动升降梯供人上下。附属建筑和各种装饰,均极协调精美,整座大桥异常雄伟。

社会经济效益

大桥建成之后,成为连接中国南北的大动脉,对促进南北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仅通车的头5年,通过的运输量就达8000多万吨,缩短火车运输时间约2400万车小时,节约的货运费超过了整个工程造价。

荣誉

2021年3月8日,武汉长江大桥被评为“武汉十大景”之一。

总的来说,武汉长江大桥不仅是一座重要的交通工程,也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象征着中国桥梁建设技术的进步和民族精神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