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造假的外国文献综述

会计造假的外国文献综述

财务造假是资本市场中的一个严重问题,国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财务造假的动因、手段以及治理等方面。以下是一些代表性的理论和研究发现:

财务造假动因

舞弊三角理论

提出者:劳伦斯·索耶(Lawrence B. Sawyer)

内容:企业舞弊的产生需要三个条件:异常需求(Pressure)、机会(Opportunity)和合乎情理的借口(Rationalization)。

GONE理论

提出者:G. Jack Bologna 和 Robert J. Lindquist

内容:财务舞弊动因由贪婪(Greed)、机会(Opportunity)、需要(Need)和暴露(Exposure)四个因子构成。

其他动因理论

包括冰山理论、企业社会责任活动与虚假财务报告的相关性研究等。

财务造假手段

常见的手段包括虚增收入、虚减财务成本费用、费用和财务资本化、直接伪造会计凭证数据、不合理的变更会计政策等。

随着互联网和现代科技的发展,财务舞弊手段变得更加隐秘和细节化。

财务造假治理

学者们提出了多种治理策略,如增加独立的审计部门、加强内部控制、提高董事会效率等。

研究表明,公司业绩不佳、内部控制环境差、不满意注册会计师发表的审计意见等因素对公司进行财务舞弊的动因影响最大。

研究方法和发现

通过规范分析与实证结合的方法,对财务造假进行分析。

研究发现,造假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性能在造假时期相比还是明显高于非造假时期。

结论

国外文献综述显示,财务造假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框架和实证研究方法。然而,由于财务舞弊的隐蔽性和复杂性,完全预防和治理财务造假仍然是一个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