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测绘的发展
我国传统测绘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早的原始测量工具和方法,到明清时期达到高峰的地图编制和海洋测绘技术,再到近代测绘技术的引入和数字化、信息化的发展。
明清时期
海上天文定位:郑和下西洋时,利用过洋牵星等定位技术保证船队安全抵达目的地,并绘制了《郑和航海图》,这是我国第一部航海图集。
传统制图学高峰:《广舆图》、《历代舆地沿革险要图》和《筹海图编》等地图集的出现,标志着传统制图学的成熟。
近现代
西方测绘技术传入: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来华带来了西方近代测绘技术,推动了传统测绘向近代测绘的转变。
全国性地理测绘:民国时期,多次全国性地理测绘活动开展,测绘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
数字化测绘: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3S技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数字化测绘逐渐取代模拟测绘成为主流。
信息化测绘:21世纪以来,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使测绘技术进入信息化阶段,强调数据采集内容的多元化和专业化,以及地理信息的综合分析与深层次应用。
当前发展
技术融合与创新:GIS、RS、GNSS等多技术融合成为常态,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推动了测绘行业的智能化和自动化进程。
高精度与高效率:测量仪器精度的提升和数据处理算法的优化,使得测绘作业实现更高精度的同时保持或提高作业效率。
三维与动态监测:三维激光扫描、无人机测绘等技术的发展,使得测绘成果从二维向三维转变,并实现对地表变化的动态监测。
跨界融合与服务拓展:测绘行业与其他行业的融合,拓展了新的服务领域,如智慧农业、自动驾驶地图、环境监测等,形成多元化的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