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小学阶段是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
学生行为习惯的可塑性极大,学校教育在品德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形象性
品德发展带有生活经验的特点,依赖于直观感性形象的支持。
道德观念和关系的认识从具体到抽象,但具体性明显,概括性较差。
过渡性
品德发展处于由简单低级向高级复杂过渡的阶段。
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由依附性向独立性过渡。
协调性
品德心理成分之间,如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情感之间需要保持协调一致。
随着年龄增长,言行之间、行为与动机之间可能会出现不一致。
幼稚性与可塑性
思想品德发展处于萌芽状态,具有表面性和具体性。
思想表现单纯幼稚,但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为社会化提供了良好条件。
道德信念的形成
随着道德认识的深化,学生逐步树立道德原则并形成道德信念。
以上特征反映了小学生品德发展的阶段性、形象性、过渡性、协调性以及可塑性。这些特点为教育者提供了指导,帮助他们在小学阶段有效地进行品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