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景观设计案例赏析
情绪绿洲
柔和宁心:采用绿色、蓝色和紫色等柔和色调作为主色,营造宁静致远的氛围。例如,在疗愈花园中,大面积使用绿色植被,搭配蓝色水系设计,如静谧的池塘或细流,让人仿佛置身于自然之中,心灵得到深度放松。
对比激悦:通过色彩对比,激发游客的积极情绪。例如,在设计中,可以将鲜艳的花朵点缀在绿色的背景中,如黄色向日葵在绿色草地上的跳跃,不仅增加了视觉层次感,还带来了愉悦和活力的感受。
季变添趣:注重色彩的季节性变化,选择四季皆有魅力的植物,使景观在不同季节展现出不同的面貌。例如,春季的樱花粉、夏季的绿叶浓荫、秋季的金黄落叶、冬季的雪白静谧,通过色彩的变换,让游客在不同时间都能感受到自然的魅力和疗愈力量。
功能融合:将色彩疗愈与景观功能相结合,创造出既美观又实用的空间。例如,在冥想区使用蓝色和紫色等冷色调,营造宁静的氛围,帮助游客放松心情;在运动区则采用红色、橙色等暖色调,激发活力和动力。
拙政园
空间特征:拙政园的总体布局自由而不缺理性,在一个看似自然天成的空间布局中却处处体现了设计者营造的情感引导路径。从园区入口高高的院墙内透出的绿意生机,描绘了一幅引人入胜的画面,跟着入口处的线路导向,园内的景观布置也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从主庭院视野开阔的湖面景色过渡到蜿蜒曲折的园中小路,人的情感由心旷神怡转变到神秘忐忑,这个情绪转变的过程随着周边的景色变化而发生微妙的改变。
埃特勒塔花园
艺术融合:将园林景观艺术、地景艺术雕塑、大自然三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抽象、大胆、前卫、原始、诗意等等,都是它的标签。精心雕刻的灌木丛,象征着海浪和漩涡的运动。仿佛一朵浪花撞向悬岩,瞬间破碎又瞬间绽放,永远的停留在这片土地上。花园中心摆满了西班牙艺术家Samuel Salcedo用雕塑呈现的人类情感,它们拥有不一样的形态,不一样的表情。当你从不同角度观看时,他们脸上的表情会发生变化。在膨胀的嘴唇中可以猜测到的期待之吻或不满,疲劳或满足,痛苦或愉悦。就像一个情绪净化器,跟随他们的形态,让心情达到平衡点。
空间情绪设计
高志强先生:结合多年的建筑与空间环境的设计实践,提出了“空间情绪设计理论”,并联合心理学、人类学、经济学学者开展跨学科研究,创立了“情绪设计应用美学”的学科体系与设计应用体系,填补了中国建筑与空间环境设计的理论空白。例如,在北京CBD的新城国际23顶层复式项目中,设计师在构思时,秉承“空间情绪”设计理念,致力于将现代元素与自然元素,以和谐的姿态共处一室。一层开放区,自北向南依次是客厅、入户玄关、餐厅。深入空间,解构主义的楼梯配合灯光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符号,楼梯北面是茶水间,南面是洽谈室及卫生间。客厅黑墙白网给人视觉冲击力,犹如一种城市路网图的符号,宣示着空间的张力;随风而飘的白纱犹如旋转的少女,在同样轻盈的竖纹玻璃陪伴下如梦如幻;随之遇到自北向南通铺的白色竖纹波浪板,而视线也被牵引。餐厅,可容纳12人长条会客餐厅宴请商务两不耽误,黑色墙面的逐日星盘让人们在尺度下进行思考。超高挑空塑造了气势。精细雕琢的细节与体块变化,让空间更加灵动。
这些案例通过不同的设计手法和元素,巧妙地融合了自然美景、艺术雕塑和人类情感,创造出具有丰富情绪体验的景观空间。无论是通过色彩疗愈、空间布局、艺术雕塑还是跨学科设计理论,这些案例都展示了如何将情绪融入景观设计中,为人们带来愉悦、宁静和深刻的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