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损害赔偿规则最新

截至2024年,餐饮损害赔偿规则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进行规定。以下是具体的赔偿标准:

食品安全赔偿标准

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可以要求生产者或经营者支付价款十倍或损失三倍的赔偿金。若赔偿金额不足一千元,则按一千元计算。

标签、说明书瑕疵:若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存在不影响食品安全且不会对消费者造成误导的瑕疵,则不适用上述赔偿标准。

消费者权益保护赔偿标准

欺诈行为: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有欺诈行为的,消费者可以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通常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若金额不足五百元,则按五百元计算。

损失赔偿: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

其他相关赔偿

餐饮员工伤害:若在店内发生跌倒等意外,且店主未尽安全保护职责,店方需承担责任;若为第三方侵权,则由侵权者负责;若经营商、管理方或组织者未保障安全措施,也需承担补充责任。

建议

消费者:在餐饮消费过程中,一旦发现食品存在安全问题或遭受欺诈行为,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投诉并寻求法律帮助,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餐饮经营者:应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保证食品质量和服务质量,避免因违法行为而承担法律责任。同时,应建立健全的安全保护措施,确保消费者在店内的人身安全。

这些赔偿规则为消费者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保障,同时也对餐饮经营者提出了严格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