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砂含水率标准范围有何环保要求?

机制砂,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因其生产过程中能耗低、污染小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然而,机制砂的含水率对于其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涉及到环保要求。那么,机制砂含水率的标准范围有何环保要求呢?

一、机制砂含水率的标准范围

机制砂含水率的标准范围主要参照我国国家标准《建筑用砂》(GB/T 14684-2011)和《建筑用卵石、碎石》(GB/T 14685-2011)的规定。根据这两个标准,机制砂的含水率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1. 对于细度模数小于2.3的细砂,其含水率应控制在5%~8%之间;
  2. 对于细度模数在2.3~3.7之间的中砂,其含水率应控制在3%~6%之间;
  3. 对于细度模数大于3.7的粗砂,其含水率应控制在2%~4%之间。

二、机制砂含水率环保要求的原因

  1. 控制粉尘污染

机制砂生产过程中,含水率的控制对于降低粉尘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当机制砂含水率过高时,砂粒之间的摩擦力减小,容易产生粉尘。而通过控制含水率在标准范围内,可以有效减少粉尘的产生,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1. 保障混凝土质量

机制砂含水率过高或过低都会对混凝土质量产生不良影响。过高含水率会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出现裂缝、蜂窝等质量问题;过低含水率则会使混凝土拌合物干硬,难以施工。因此,控制机制砂含水率在标准范围内,有利于保障混凝土质量。


  1. 节约水资源

在机制砂生产过程中,合理控制含水率可以减少用水量。过高含水率会增加洗砂、筛分等环节的用水量,而过低含水率则可能使砂粒过于干燥,增加拌合过程中水的用量。因此,合理控制机制砂含水率有助于节约水资源。

三、环保要求的具体措施

  1. 加强生产过程管理

生产企业在生产机制砂时,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控制含水率。在生产过程中,加强设备维护,确保设备运行正常,减少粉尘污染。


  1. 优化生产工艺

优化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例如,采用高效筛分设备,提高筛分效率,减少粉尘产生。


  1. 建立健全环保设施

建立健全环保设施,如除尘器、喷雾系统等,降低粉尘排放。同时,加强环保设施的维护与管理,确保其正常运行。


  1. 加强监管力度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机制砂生产企业的监管,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确保环保要求得到落实。

总之,机制砂含水率的标准范围对于环保要求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控制机制砂含水率在标准范围内,可以有效降低粉尘污染、保障混凝土质量、节约水资源。为此,生产企业和政府部门应共同努力,加强管理,优化工艺,确保环保要求得到有效落实。

猜你喜欢:金属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