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舞伎日语
歌舞伎(日语:歌舞伎/かぶき kabuki)是日本独有的剧场艺术,同时也是日本的传统文化之一。它于1965年4月20日被指定为日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歌舞伎是一种综合了音乐、舞蹈和哑剧等高度形式化的表演方式,其特征是布景精致、舞台机关复杂,演员服装与化妆华丽,且演员清一色为男性。
歌舞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初,最初是由出云大社的巫女阿国在京都表演宗教性质的念仏踊り开始的。由于她的表演引起轰动,并因风俗问题被禁止,后来这种表演逐渐演变成只有男性演员参与的歌舞伎。在现代日语中,“歌舞伎”这个词由三个汉字组成:“歌”(读ka)、“舞”(读bu)、“伎”(读ki),分别代表唱歌、跳舞和技艺。
歌舞伎的剧目丰富多样,包括历史剧、传奇剧、爱情故事等,演员通过动作和说白来表演故事,辅以伴奏音乐和歌唱。这种艺术形式在日本传统艺能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在200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