烀大酱的做法

烀大酱的做法如下:

选豆:

选择新鲜、无虫害的黄豆,挑出坏豆、烂豆和瘪豆。

浸泡:

将黄豆放入大盆中,加入足够的水浸泡12小时,使黄豆充分吸水膨胀。

煮豆:

将泡好的黄豆捞出,放入大锅中,加入适量的水(水与黄豆的比例约为3:1),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至黄豆变软,可用手指轻轻碾碎。

制酱块:

将煮好的黄豆捞出,沥干水分,放入木板上捣成微干粘糊状,然后用手掌压成约7寸乘1尺2寸的长方形块状,放在通风处自然晾干,形成酱块。

发酵:

将晾干的酱块放在有阳光的室内,保持温度在16-22度之间,使其自然发酵。发酵过程中,酱块表面会长出一层黑灰色的霉毛,这是正常现象。

下酱:

当酱块发酵至表面有霉毛时,即可进行下酱。首先,将酱块放入清水中浸泡一段时间,然后捞出沥干。接着,将酱块放入酱缸中,加入适量的盐和水(比例约为1斤黄豆加4两盐,水适量),搅拌均匀后密封保存。

打耙:

在下酱后的前几天,每天用酱耙子将表面的沫子打散并捞出,以保持酱的清洁和发酵效果。之后每隔两天打耙一次,直到发酵完毕,约需45天。

食用:

发酵完成后的大酱可以取出食用,也可以继续存放在酱缸中,随取随用。

以上是烀大酱的基本步骤,具体操作时可根据个人口味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