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曲的做法

红曲的制作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传统自然发酵法

材料:优质籼米。

步骤

籼米浸泡三四个小时,沥干水后蒸熟。

蒸熟的饭倒进竹笪晾冷,撒上曲种(由麦芽粉加中草药粉发酵制成)。

拌好的料放到约30摄氏度的发酵房内发酵10天左右,直至饭粒变红。

发酵完成后,晒干或烘干即可得到红曲。

古法制作

材料:红壤土、籼米。

步骤

选择红壤土,挖一深坑,在坑上下周围铺以篾笪。

将籼米倒入坑中,分别压以重石和红土,使其自然发酵变红。

经过3年左右,米粒外皮和内心均呈紫红色即为上品红曲。

人工控制发酵法

材料:优质大米、红曲霉培养基(含饴糖、硫酸铵、可溶性淀粉、琼脂等)。

步骤

大米浸泡后蒸熟,冷却至一定温度后与培养基混合搅拌。

在2~4℃冷藏备用,然后接种红曲霉菌种。

在32℃条件下培养120小时,制成红曲。

现代制曲方法

步骤

大米经过碾白、浸泡、蒸熟、冷却后,拌入醋糟辅料制成红曲霉培养基。

将培养基置于40~45℃的发酵室进行多次发酵,期间需不断翻动和喷水,保持湿度。

发酵完成后,将曲种置于水池中吸足水分,再放回发酵室内堆成锥形,密封2天后取出,晒干即成。

建议

选择原料:优质籼米是制作红曲的基础,确保无杂质。

温度控制:传统方法依赖室温,现代方法则需精确控制温度,以保证红曲霉菌的生长。

湿度管理:在发酵过程中,适当喷水以调节湿度,防止干燥影响发酵效果。

卫生条件:保持发酵室的清洁与卫生,避免杂菌干扰。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制作出色泽鲜艳、天然纯正的红曲,用于烹饪中的食品染色和药物制备。